旺報【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公布重大政策,以2030年為目標,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對此教團提出四大憂慮,包括是否反而讓學生原本科目學不好、師資不足、拉大城鄉差距以及文化上「崇英語、貶華語」現象。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6日說,加強英語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對英語教學的定位不同,走的方向也就不同。他提出四點憂慮。第一,課綱的設計是以母語也就是華語為主,教育部長葉俊榮說有的科目要用雙語教學,但是一旦用英語教學,學生的理解能力一定有落差。教育過程非常強調「類化」,也就是學到的知識如何應用到實際生活,但當你用學生不熟悉的語言去教,學生類化能力減損、進度變慢、學習廣度變窄,這樣到底能不能落實課綱設計?到最後到底整堂課是在教英語還是課程本科,不管是自然還是藝術?第二,英語師資不可能速成,台灣現在根本沒有足夠師資,葉部長提到明年開始培育英語教學能力師資,但是培育出來他們有沒有學校可以去,這又牽涉到法令修改。第三,若真的培育出英語師資,是否城鄉都能普及?張旭政說,曾經有一年教育部辦理國小英語科任教師培訓,約一千多人,目前通通集中在都會區。因此如果培訓的師資不夠全面,最後還是都留在都會區,都會區有比較好的師資和資源,又造成英語能力更加M型化。第四是文化上的貶抑問題。張旭政說,現在很多即時翻譯軟體已經做得很好,會不會以後花了很大心力去加強學生英語能力,最後發現其實科技就可以解決問題?他認為比較具體的做法是鼓勵老師在課堂上用英語單字同時表達某些專有名詞,或鼓勵孩子參加英語類課後社團,這樣就可以了。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npxqpw17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